精准控制 mRNA 翻译的新思路:ASO 分子打造可编程“开关”系统
来源: | 作者:li | 发布时间: 19天前 | 40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业动态













合成 mRNA 疗法正迅速成为基因治疗、疫苗与细胞治疗领域的重要技术路径,但其主要挑战之一在于如何精确调控 mRNA 在体内的翻译,以避免脱靶或副作用。2025 10 6 日,《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上发表了一篇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反义寡核苷酸(ASO,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的翻译开关策略:即通过设计 ASO mRNA 上形成可抑制翻译的结构,直至遇到特定的触发 RNAtrigRNA)时,解除抑制、恢复翻译。作者在体外体系(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RRL)和细胞(HEK293T 细胞)中进行了评估,并探索了多种 ASO 传递方式(如脂质或树枝聚合物修饰)。论文证明:通过调节 ASO 的杂交长度、位置及化学修饰,可实现较高的 “OFF/ON” 动态范围(在 RRL 中达到 ~86 倍)。尽管在细胞内的效率仍受 ASO 递送和稀释问题约束,但该研究为无需表达额外调控蛋白的 mRNA 调控策略提供了新方向。

背景与意义 — 为什么要做这种“开关”设计?

mRNA 疗法的可控性需求
   合成 mRNA 技术(如 mRNA 疫苗、mRNA 编码疗法)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与此同时,控制其剂量作用时间组织特异性成为关键瓶颈。尤其是在某些情境下,mRNA 在非目标组织被翻译可能产生不良效果,或在治疗窗口之外存在持续表达风险。因此,设计一种能按需关闭 / 打开” mRNA 翻译的手段,是未来安全性和精度控制的重要路径。

当前调控方法的局限
   现有为 mRNA 加装可开关元件(如小分子依赖开关、核酸适配子传感器、mRNA 自身结构折叠调控等)大多依赖于额外表达调控蛋白、感应元件复杂或可编程性差。若能借助一种仅由寡核苷酸就能播控” mRNA 翻译开关,理论上更简洁、更模块化、更具可定制性。

ASO RNA 靶向调控中的优势
   反义寡核苷酸 (ASO) 是一类短链核酸类似物,能够通过序列互补与目标 RNA 杂交,形成双链结构,从而调控 RNA 的剪接、降解或翻译。ASO 在基因治疗和 RNA 靶向干预领域已有多个前例或在研项目(例如用于稀有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向)
PMC+1。本研究即在这一基础上,尝试将 ASO 阻遏能力,与可逆触发(trigRNA)机制结合,构建条件可控的翻译开关。

技术路线与设计思路

该研究的核心思路可以概括为三步:

设计抑制型 ASO — 将其与合成 mRNA 匹配
   在目标 mRNA 上设计一段与之互补的 ASO,使其能够与 mRNA 杂交,从而阻断 mRNA 被核糖体识别或延伸翻译,达到“OFF”状态。

设计触发 RNAtrigRNA)解除抑制
   同时设计一个与 ASO 更强互补或竞争性的 trigRNA。当 trigRNA 存在时,它会与 ASO 结合(或置换 ASO–mRNA 结构),从而解除 ASO mRNA 的抑制,使 mRNA 恢复被翻译(“ON” 状态)。

优化 ASO 参量、化学修饰与传递策略
   为了使这一开关系统在实际生物体系中可用,作者系统探索了多个变量:

ASO 杂交长度(长链 vs 短链)

ASO 杂交位置(靠近 5′ 端、内部或 3′ 端)

ASO 化学修饰(例如常用的磷酸骨架、核糖修饰、PMO 等)

传递方式:直接转染、胆固醇或树枝聚合物 (dendrimer) 修饰 ASO,改善细胞摄取效率

通过这些参数组合筛选,作者力图找到兼顾低背景抑制OFF)与高触发效率ON)的设计。

实验结果要点与性能评价

在 RRL(兔网织红细胞裂解液)体系下的模型验证

   在体外裂解液体系中,作者用不同长度、不同浓度的 ASOtrigRNA 组合进行了翻译抑制与重启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 ASO 杂交长度或浓度增加,其对 mRNA 的翻译抑制效果越强;与此同时,在 trigRNA 存在时的恢复翻译效率越高,从而提升 OFF/ON 的动态比值。

   作者报道,在最优条件下,这种系统在 RRL 中可实现高达 86.4 倍(~ 86× 的动态范围(即 ON 状态的表达水平与 OFF 状态之比约 86 倍)。

这说明:在无细胞体系中,这个设计具备相当理想的可控开关性能。

在 HEK293T 细胞(体内近似)中的测试

   将 ASO mRNA 共同转染进入 HEK293T 细胞,考察其在细胞内的抑制/触发性能。

为提升 ASO 在细胞内的摄取效率,作者尝试将 ASO 修饰为带胆固醇(cholesterol 树枝聚合物(dendrimer)连接 的形态,以增强其膜透性或被细胞吸收。

   在细胞水平,作者观察到:这些修饰确实提升了 ASO 的摄取,从而加强了翻译抑制效果;在 trigRNA 存在时,也能诱导一定程度的恢复(即 ON 状态)。

不过,细胞水平所能实现的 OFF/ON 动态范围较低,仅约 1.79 。也就是说,在细胞内,背景抑制和触发恢复之间的差距远远小于在体外体系的理想状态。

综合性能 / 局限指标总结

维度

RRL 体系

细胞体系(HEK293T)

主要瓶颈 / 限制因素

OFF 抑制效率

适中

细胞内 ASO 的稳定性与浓度不够高

ON 触发恢复效率

较高

较弱

trigRNA–ASO 竞争机制在细胞内达不到理想平衡

OFF/ON 动态范围

~ 86 倍

~ 1.79 倍

主要受 ASO 递送效率、细胞稀释、降解影响

传递方式效果

N/A(体外)

胆固醇修饰、树枝聚合物提高 ASO摄取

但仍难以完全克服胞内稀释与降解问题

论文中也强调,尽管在体外体系表现令人鼓舞,但在真实细胞、体内环境中,ASO 细胞摄取、胞内稳定性、分布和稀释问题仍是制约这类开关系统落地的关键挑战。

创新点、优势与挑战

主要创新 / 优势

无需额外蛋白表达
   这一开关策略完全基于核酸核酸相互作用,不依赖于外源表达的调控蛋白(如转录因子、翻译调控因子等),简洁、模块化。

可编程性强 & 可扩展性好
   通过改变 ASO / trigRNA 的序列组合、干扰位置、长度、化学修饰等手段,可针对不同目标 mRNA 进行定制。原则上具有通用开关模块的潜力。

体外性能已达到较高动态范围指标
   在无细胞体系中,能够实现 ~86 倍的 OFF/ON 控制比,说明这种设计在理想环境下具备较大潜力。

兼顾实际可传递性设计
   作者不仅停留在分子设计层面,还实际尝试将 ASO 用胆固醇或树枝聚合物修饰以增强细胞摄取,这一点体现其向应用落地探索的姿态。

主要挑战与待突破问题

ASO 传递 & 细胞摄取效率不足
   虽然在细胞水平进行了胆固醇 / 树枝聚合物修饰尝试,但仍难以将 ASO 递送至足够浓度的胞质空间,以保证持续且强效的抑制。

胞内降解、稀释与拮抗干扰
   在细胞、组织环境中,ASO 可能被核酸酶降解、被细胞分隔隔室隔离、被其他 RNA 结合蛋白竞争干扰等,导致实际抑制强度下降或触发不彻底。

trigRNA 效率与竞争优势不足
   在细胞内,trigRNA 需要有效竞争或置换 ASO–mRNA 结合,这要求其浓度、亲和性、稳定性必须足够高,现实中较难做到同时满足这些条件。

靶向组织 / 体内环境适应性尚未验证
   本研究尚未在动物模型中证实该系统在组织/体内能可靠、反复地切换翻译状态。体内复杂性(如免疫反应、核酸清除、组织屏障、局部浓度梯度等)可能大幅折损性能。

安全与特异性风险

        ASO 本身可能存在脱靶结合风险、免疫刺激或毒性。

   高浓度 ASO / trigRNA 的长期存在可能与内源 RNA 相互作用产生干扰。

   在体内应用中,还要关注核酸给药载体、修饰物的安全性、生物相容性、代谢清除等问题。

论文中作者也明确指出:未来若要推动该策略临床应用,必须进一步提升 ASO 的稳定性、减少细胞内失活 / 稀释、改善递送效率,以及在体内系统中验证其可重复性与安全性。

行业前景与发展方向(讨论与展望)

有希望发挥作用的应用场景

可控表达型 mRNA 疗法
   在一些高风险 / 高剂量 /组织特异需求的场景,希望 mRNA 只在特定触发时段表达(如肿瘤微环境、疾病相关信号触发、组织特异启动子等)。这种 ASO 开关策略,可以在基础沉默病理信号触发恢复的机制中发挥作用。

安全阈控 / 紧急断表达功能
   在 mRNA 疗法中,一旦出现潜在副作用或用药外泄风险,有一种方式可以临时关闭其表达,是一种安全阈控机制。若 ASO 系统可以被设计为可逆开关,则具备安全开关的意义。

多输入逻辑控制
   将 ASO–trigRNA 机制与其他 RNA 传感器(如 miRNAsiRNA、核酸适配子等)组合,可以构建更复杂的逻辑门控制系统(如只有在 A B 存在时才开启表达)。这种模块化控制是未来合成生物 / 智能 RNA 设计的方向。

未来研发建议

高效传递载体的研发
   要让该开关系统在细胞乃至体内有效,还必须在 ASO / trigRNA 的载体、修饰、给药方式等方面下功夫。纳米载体(脂质纳米粒、聚合物纳米粒、病毒衍生载体、外泌体等)可能是关键。

优化 ASO / trigRNA 化学修饰
   更稳定、抗降解、低免疫刺激的寡核苷酸修饰(如硫代/氟修饰、LNAPMOPNA 等),以及对热力学亲和力、解离动力学的优化设计,都是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技术路径。

体内模型与长期效应验证
   接下来应开展动物模型实验:验证该开关在活体组织中的抑制/触发性能;评估其耐用性、细胞毒性、脱靶风险、免疫反应等。长期观察稳定性与可重复切换能力。

与现有 RNA 控制技术相结合
   将该 ASO 开关与现有的小分子依赖开关、核酸适配子、内源调控元件(如 miRNA 反应器)等融合,构建更鲁棒、更灵活的控制系统。

行业标准与监管路径
   若未来进入临床阶段,还需考虑其作为可调控 mRNA 载体的监管路径、质量标准、毒理学评估标准等。此外,其与核酸药物、基因疗法等领域交叉,可能需要新的法规考量。

风险与挑战(商业 / 技术角度)

成本与工艺复杂性:对每一个目标 mRNA 设计对应的 ASO / trigRNA 对,可能增加制造复杂性与成本。

尺度放大问题:在大规模生产、纯化、稳定性保障、批间一致性等方面可能面临挑战。

竞争技术路径:目前许多公司 / 研究团队也在开发RNA 传感器、小分子调控开关、条件剪接控制元件等,可替代或竞争该方案。

安全性与免疫反应:核酸给药系统、载体材料、修饰物可能引起免疫反应或毒性,需要严谨的安全性评估。

结语(行业观点)

   这篇发表于 2025 10 月的论文,代表了一种在 mRNA / 合成生物领域颇具前瞻性的思路——通过 ASO 构建可逆、条件触发的翻译开关,从而在不依赖额外蛋白的前提下,对合成 mRNA 的表达进行精细调控。论文在体外体系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性能指标(OFF/ON ~86 倍),但在细胞内(HEK293T 体系)表现仍有较大落差(约 1.79 倍)。关键瓶颈在于 ASO 的胞内递送、稳定性、稀释/降解、trigRNA 竞争机制效率等。

从行业视角来看,该方法具备成为模块化 mRNA 表达控制器的潜力,若能在载体技术、核酸化学优化、体内验证上取得突破,有望成为 mRNA 疗法安全性与精准性提升的一项重要工具。但当前还处于概念 / 初步实验阶段,距离临床落地与产业化仍需较长发展周期。


声明: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内容为了宣传行业动态所用,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