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和古菌用来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免疫机制,近年来,它们也被开发为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I型CRISPR-Cas系统特别引人关注,因为它们通过识别特定的DNA序列并精确切割来保护宿主细胞。I-E型和I-F型CRISPR-Cas系统是这类系统的代表,其中的Cascade(CRISPR-associated complex for antiviral defense)复合体在找到目标DNA后执行切割功能。最近,研究人员通过从宏基因组中发现了带有HNH结构域的I-E型和I-F型变体,这些变体能够精确切割目标DNA,从而成为潜在的基因编辑工具。然而,这些复合体执行DNA切割的具体机制仍然不为人知。
本研究旨在揭示I-EHNH和I-FHNH型CRISPR-Cas系统中HNH结构域介导的靶向DNA切割的具体机制。通过解析这些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希望弄清楚这些系统如何识别、结合并切割目标DNA,进而理解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为了探究这些CRISPR-Cas系统的工作机制,研究团队进行了以下步骤:
1. 结构解析:利用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技术,解析I-EHNH和I-FHNH型CRISPR-Cas系统的Cascade复合体在不同状态下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些结构为理解复合体如何识别和切割DNA提供了基础。
2. 蛋白-DNA相互作用研究:通过结构比对和突变分析,研究了HNH结构域与目标单链DNA(ssDNA)的结合模式,以及R-loop(RNA-DNA杂交结构)的形成如何驱动复合体的构象变化。
3. 动力学分析:通过对复合体的构象变化进行建模,模拟了HNH结构域在DNA切割过程中如何旋转和定位,进一步揭示了其切割机制。
研究团队成功解析了I-EHNH和I-FHNH型CRISPR-Cas系统的Cascade复合体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并揭示了关键机制:
在这种系统中,Cas8fHNH蛋白松散地附着在Cascade复合体的头部,邻近目标ssDNA的5'端。当R-loop完全形成后,Cascade复合体的头部向外移动,促使Cas8fHNH蛋白脱离并旋转约150°,使其能够适应并切割目标ssDNA。在这种系统中,Cas5eHNH结构域位于目标ssDNA的5'端附近。当crRNA与目标DNA完全配对时,Cascade复合体的头部抬起,扩大了底物通道,使目标ssDNA能够进入并被切割。研究发现,crRNA引导的目标DNA定位以及目标DNA诱导的HNH结构域解锁是这两种系统中实现特异性DNA切割的两个关键因素。

图源:Cell(2024),doi:10.2147/BTT.S326422
本研究通过解析I-EHNH和I-FHNH型CRISPR-Cas系统的结构,揭示了HNH介导的靶向DNA切割机制。这些系统中,Cascade复合体的动态构象变化和HNH结构域的精准定位对于实现特异性切割至关重要。这一发现不仅拓展了我们对CRISPR-Cas系统多样性和功能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基因编辑工具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基础。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变体在不同生物系统中的适应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信息设计出具有更高特异性和效率的基因编辑工具。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推动CRISPR技术在医学、农业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