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嘧啶编辑新利器:TBE技术的开发与潜在应用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29天前 | 245 次浏览 | 分享到:


行业动态













近年来,DNA碱基编辑技术在基因编辑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技术主要依赖于工程化的脱氨酶,通过改变特定的碱基来修复或修改DNA序列。然而,现有的技术在直接编辑胸腺嘧啶(T)和鸟嘌呤(G)方面存在局限性,主要集中于腺嘌呤(A)和胞嘧啶(C)的编辑。这限制了其在治疗某些遗传疾病方面的应用潜力。

 

为了突破这些限制,研究团队采用了结构基础上的理性设计,并探索了同源蛋白和突变筛选的方法。他们专注于一种来自放射菌属(*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NG),通过工程化该酶,实现了对胸腺嘧啶的有效编辑。研究团队将突变的DrUNGCas9蛋白的核酸酶(nickase)部分融合,从而开发出一种新的胸腺嘧啶碱基编辑器(TBE)。这种新型编辑器能够有效地在内源性位点进行胸腺嘧啶的编辑,并实现高达55%的编辑效率,同时对细胞的毒性较低。

图源:Nature Communications2024),DOI:10.1038/s41467-024-50012-w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程化的DrUNG蛋白,可以高效地进行胸腺嘧啶的碱基编辑。这种编辑器在特异性和效率方面表现出色,且对细胞的毒性最小。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技术显著恢复了Hurler综合症患者来源细胞中IDUA酶的活性,表明其在治疗相关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这一研究标志着DNA碱基编辑技术的重要进展,扩展了现有技术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在直接编辑胸腺嘧啶和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开发出的胸腺嘧啶碱基编辑器(TBE)不仅提供了一种高效、特异且低毒的编辑方法,还为基因编辑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未来,这项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在治疗遗传疾病领域。

 

通过这一突破,科学家们不仅拓宽了DNA编辑的能力,还为临床应用铺平了道路,为那些因特定基因突变而遭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声明:本网所有转载文章内容为了宣传行业动态所用,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