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发的支原体肺炎为何如此难治?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529天前 | 281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近爆发的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支原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细菌、病毒之外的一种微生物病原体,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肺炎支原体属于支原体的一个类别,因其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粘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引起肺部感染,所以被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含有一种黏附蛋白,与宿主细胞结合后,产生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单核-巨噬细胞等发生凋亡,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此外肺炎支原体还能诱发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引发机体免疫损伤。

支原体肺炎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体温一般在37℃41℃,大多在39℃左右。咳嗽一般比较剧烈,早期是刺激性干咳,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咳痰的情况,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除呼吸道症状外,支原体肺炎还可能引起身体其他系统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痛、耳痛、皮疹、精神虚弱、嗜睡等。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年龄段的支原体肺炎患者均可出现严重的肺炎或肺外表现。因此,当出现疑似该病的症状时,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的药物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但由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抑菌剂,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在病患体内主要起到的是抑制支原体活性,然后借由身体自愈。且由于近年来,阿奇霉素等传统的药物耐药性情况逐年增加,也是导致大量患儿的“支原体感染”越来越难治的原因。

儿童是感染支原体肺炎的高发人群,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儿童个人卫生,以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具体措施:常开窗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衣袖遮挡,用过的纸巾要丢入垃圾桶中;保持手卫生,建议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不要用不干净的手触摸口、鼻或眼睛;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当出现明显咽痛、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外科口罩,症状严重时应及时就医,不要前往人多密集的地方。